百能云芯(元器件)首页 > 百能资讯 > 热点资讯 > 缅怀!中国“龙芯之母”黄令仪逝世,享年86岁!
“中国科学院微电子研究所发布讣告称,86岁的黄令仪4月20日因病去世。黄令仪参与了中国二极管、三极管、大规模集成电路,到自主研发设计的第一枚CPU芯片(芯片)。退休后,她带领龙芯研发团队攻克中国计算机「无芯可用」的历史,被誉为「中国龙芯之母」。”
中国科学院微电子研究所发布讣告称,86岁的黄令仪4月20日因病去世。黄令仪参与了中国二极管、三极管、大规模集成电路,到自主研发设计的第一枚CPU芯片(芯片)。退休后,她带领龙芯研发团队攻克中国计算机「无芯可用」的历史,被誉为「中国龙芯之母」。
环球人物报导,歼20、北斗卫星能够拥有中国国产「心脏」,成功打破西方技术封锁,背后都少不了黄令仪等一批芯片人的付出。
公开资料显示,出生于1936年的黄令仪,1958年毕业于华中工学院(今华中科技大学),随后进入清华大学半导体专业深造。1960年学成返校,在母校华中工学院(今华中科技大学)创办半导体专业和实验室。1962年加入中科院计算所。
为了突破「两弹一星」中的瓶颈,中国成立计算机所二部,专攻微型计算机和三极管等项目,这是中国第一个芯片研究团队,黄令仪是团队负责人。
在缺资料、缺设备、缺人才、缺材料的情况下,她带领队员呕心沥血成功研制出半导体三极管。他们研制的芯片在1978年赢得了全国科学大会重大成果奖。此后,晶体管研发也取得了实质性进展。
1989年,黄令仪参加美国国际芯片展览会,她在展场遍寻不到中国的摊位。好不容易看到几个中国人手中拿着长城公司的塑料袋,但对方却只是来参观的。黄令仪在日记中写道:「琳琅满目非国货,泪眼涟涟。」
报导指出,为了研发芯片,龙芯中科董事长胡伟武2001年邀请65岁的黄令仪「出山」,成为龙芯研发团队项目负责人。胡伟武亲眼见证老前辈有多拼,希望她不要这么辛苦,黄令仪却回答「我这辈子最大的心愿,就是匍匐在地,擦干祖国身上的耻辱」。
2002年8月10日,中国首款通用CPU「龙芯1号」研制成功。虽然性能上差距很大,却真正打破了国产计算机无芯可用的历史。
在黄令仪等芯片人的不懈努力下,「龙芯3号」等一大批国产高性能芯片应运而生,在很多领域发挥作用:复兴号高铁实现了100%的国产化;歼20等先进科技装备,配套了相控阵雷达,换上了中国自己的「心脏」;北斗卫星也装上了中国芯,彻底打破了西方的技术封锁。
*免责声明:文章来源于网络,如有争议,请联系客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