百能云芯(元器件)首页 > 百能资讯 > 热点资讯 > 台积电在为谁卖命,背后的金主是谁?
百能云芯
2036
“台积电作为全世界最大的晶圆代工厂,台积电的股权结构到底是怎么样的呢?赚的钱究竟进了谁的腰包?是台湾政府,还是外国股东?到底赚了多少钱呢?”
提到台积电,很多人就会说台积电是美国人控股,不能算台湾企业。那么作为全世界最大的晶圆代工厂,台积电的股权结构到底是怎么样的呢?赚的钱究竟进了谁的腰包?是台湾政府,还是外国股东?到底赚了多少钱呢?
台积电的成功离不开张忠谋,但是播下台积电的种子并呵护其成长起来的一些人也功不可没,尤其是早期的股东构成。
台积电的成立可以从1974年讲起,在美国RCA担任研究主任的潘文渊发现当时中国台湾正如雨后春笋般的发展制电子表、电子计算机工厂,这些工厂都需进口集成电路,而集成电路是所有电子产品的核心零件,如果能制造出集成电路,其重要意义可想而知。
之后潘文渊提前从RCA退休,与19位专家开始讨论技术的方向,最后选定了CMOS技术,这19位里包含了后来担任工研院院长的史钦泰和后来的联电董事长曹兴诚。
1979年,台湾政府又决定在半导体方面再上一个台阶,于是决定发展超大型集成电路(VLSI)。经孙运璿、李国鼎、徐贤修等人的邀请,张忠谋于1984年回台担任工研院院长,发展6英寸晶圆技术。
在集成电路技术日渐成熟之后,李国鼎带着张忠谋到处融资,打算成立一家真正的民营企业,最后获得民间投资3500万美元,占投资额的24.1%,飞利浦投资4000万美元,占27.6%。剩下由国发基金及中央投资公司及国营事业等共同投资7000万美元,占48.3%为最大股东。
1987年2月24日,台积电正式成立,张忠谋担任董事长。国家开发基金、荷兰飞利浦公司,以及台塑等7家中国台湾企业的私人投资,这三大类也成为初期台积电的原始股东。
经过30多年的更迭,原始股东不断的释股、退出。到2020年,美国的投资者逐渐成为了台积电的大股东。
据台积电2020年的财报显示,股东属性可以分为两类:
第一类:中国台湾当地的政府基金,包括行政院国发基金和新制劳工退休基金,持股数量总和为7.3%。
第二类:托管,其中托管在花旗银行的花旗托管台积电存托凭证专户高达20.52%,新加坡政府投资持股2.56%,挪威中央银行投资持股1.54%。还有托管在中国台湾的各外资银行花旗银行、摩根大通银行、大通银行的投资基金账户。
其中持股最多的花旗托管台积电存托凭证专户,其实是作为投资银行(证券公司)来帮助台积电在美国纽约证券交易所发行的存托凭证(ADR)进行交易和结算。
根据美国证券法律的规定,在美国上市的企业注册地必须在美国,美国以外注册的企业,只能采取存托凭证的方式进入美国的资本市场。所以托管在花旗银行的花旗托管台积电存托凭证专户高达20.52%,意味着美股投资者总计持股20.54%。所以网路上说的花旗是台积电大股东的说法是误解。
据中国台湾股市资讯的数据统计,台积电的股权结构里,台积电政府持股6.38%(未把政府劳工退休基金算在内),侨外投资75.8%,中国台湾的金融机构持股4.82%,中国台湾法人持股4.2%,中国台湾个人持有8.8%。所以可以看出,外资的股东还是占据大头,但这些持股非常分散,大多只是财务投资,并不会对台积电的生产经营带来影响。但是,一个残酷的事实是,美股的股东赚走了台积电的大部分钱,台积电78%的获利都被外资拿走了。
但是最后的大赢家不是美股的股东,而是国发基金(代表政府),这些年,中国台湾政府不仅收获了半导体的产业部落和高科技人才,也有巨额的税款和股票升值营收。
国发基金作为台积电创始股东,至今还保留6.38%股权,当时以每股10元投资台积电,投资成本22亿元,目前持有16.5亿股,持股34年,国发基金已经赚了300倍。随着台积电配息配股,目前国发基金持有台积电成本每股仅0.3元。除此之外,2020年国发基金盈余包括股利及利息收入约新台币240亿,其中大概有170亿是台积电贡献的。
前行政院长林全就曾说:好希望中国台湾能有第2家台积电,这绝对是多数国人心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