百能云芯(元器件)首页 > 百能资讯 > 热点资讯 > 车芯告急,救“芯”丸在哪?
百能云芯
402
“一般来说“金九银十”是大多数行业的销售旺季,但是从去年10月份开始持续至今,全球汽车芯片短问题却愈发严重,汽车业停工、减产、裁员的新闻已不足为奇,为何汽车芯片最缺?企业又该如何解决?对消费者又有什么影响?”
一般来说“金九银十”是大多数行业的销售旺季,但是从去年10月份开始持续至今,全球汽车芯片短问题却愈发严重,汽车业停工、减产、裁员的新闻已不足为奇,为何汽车芯片最缺?企业又该如何解决?对消费者又有什么影响?
据时空观察报道,通过记者实地考察北方最大的汽车交易市场——北京亚运村汽车交易市场,获悉现在新车预定之后,提车时间普遍延期,少则几个月,多则一年。此外,车市还出现了加价售卖的现象。
据北京某4S店总经理黄浩权表示:“因为芯片短缺,现在生产量少。有些车也需要订单,我们现货不多,平均涨两万块钱吧。”
很多商家多半打着自愿的旗号,“我加我的价,你买你的车,没人强迫你”,而且声称这实质上是一种市场供不应求的正常经济现象。即使有的商家不在汽车售价上涨价,但会在汽车装饰、强行购买全险到购买售后服务卡等方式动手脚。
从2020年开始,全球的“缺芯”问题变得特别棘手。从整车厂的角度,大陆和博世的芯片制造工厂产能受到了“阻碍”,官方说法是“疫情影响”,事实上真的是因为疫情吗?
经分析认为,主要有4个原因导致全球性芯片短缺。
1、制造门槛高
首先,一家半导体代工厂的建立至少需要100亿美元的启动资金,之后还需要等至少3年才能投产,谁也不能保证3年后的市场需求依然火热,盈利能力面临很多风险。
2、供货周期长,量产难度大
调研显示,晶圆厂为客户制造成品芯片可能需要长达26周的时间,然后,从后端组装,测试、封装,再到将芯片最终交给终端客户,整个流程至少还需要6周的时间,这就意味着半导体行业无法在短期内实现量产。
3、停产,罢工,意外频发
今年2月份,美国遭遇极端寒流,三星、恩智浦、英飞凌接连宣布停运数周,之后,世界最大的半导体公司之一意法半导体在欧洲的工厂发生罢工,日本车载芯片厂商瑞萨电子公司工厂发生火灾,马来西亚、菲律宾、越南等东南亚国家,因疫情影响,封城抗疫,多家工厂因此停工······
4、政治干预
6月3日,美国针对国防、相关物资或监控技术类产业,扩大中企贸易黑名单,从特朗普时代的 48 家增至 59 家。上榜“实体清单”的企业,就等于被美国“拉黑”,出口、进口、乃至转口,都会被美国限制。没有美国政府的批准,不能从美国企业购买零部件,这也加剧了芯片不足的问题。
有业内人士提出,随着汽车智能化升级,芯片将代替发动机成为未来汽车产业的“生死命门”。那该如何自己握住命门,并拯救命门呢?
中国汽车技术研究中心党委书记安铁成:过去都是汽车产业本身整车和零部件的这种合作,可能最多延伸到原材料。像我们的半导体,应该说和基础行业融合不是很多,或者是在产业链的范围之外。所以说要打破这个产业的这种界限,实现融合。
中国政策科学研究会经济政策委员会副主任徐洪才:我们汽车的芯片大量依赖进口,全球的这种市场状况必然会影响到我国,使得我国面临“缺芯”的风险更大。就其本质而言,汽车“缺芯”是供不应求的一种具体体现。要摆脱目前汽车芯片市场供不应求的困境,需要多管齐下。
首先是改善供给,因为汽车的芯片要求不是太高。美国对中国“断芯”,对我们“卡脖子”的主要是在14纳米以下的高精度的芯片上。实际上我们可以扩大进口,改善供给,也可以通过技术的进步,扩大自身生产的能力。从需求的角度,稳定市场预期。
今年以来中美之间的贸易规模创下了历史纪录,我觉得美国很可能会恢复中国第一大贸易伙伴的地位。中美之间这种相互依存的关系,无论是华尔街,还是硅谷的高科技企业,都比较看好中国的市场,未来有改善的可能,特别是对我们自主创新,对我们自身的这种能力,我们要充满信心。
总之,从供给和需求几个方面,包括稳定心理预期,多管齐下。目前这种人为导致的芯片供给不足的情况是可以得到有效缓解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