百能云芯(元器件)首页 > 百能资讯 > 热点资讯 > 英特尔与AMD互扶互竞
“AMD和英特尔的“相爱相杀””
但是好景不长,在70年代末八十年代初,随着日本、韩国等一大批半导体企业的崛起,存储器市场竞争日益激烈,英特尔存储器的市场份额一路下滑,战略转型成为当时英特尔无法回避的话题。而PC小型化趋势也已成定局,涌现了一大批创业公司,一时间他们风光无限,风头占尽。“蓝色巨人”IBM也加入了PC抢占市场,并作出了破天荒的抉择—将PC两大核心部件,操作系统与CPU开放外包。
执子之手,与子同行
上世纪80年代的一次合作促成正是出自IBM之手。英特尔与AMD牵手成功,顺利拿下他们的第一桶金。在1982年,IBM迫使英特尔与AMD签署协议,使后者成为8086和8088处理器的第二供应商(因为身经百战的IBM知道,如果将微处理器完全放给一家供应商,很有可能造成其坐大难控)英特尔开放技术,全面授权AMD生产x86系列处理器,而AMD则放弃了自己的竞争产品,成为英特尔后备供应商。双方联手合作,终于拿下了IBM的订单,也由此锁定了个人电脑技术发展路径。
一拍两散,对簿公堂!
此次多方合作既奠定了微软在操作系统上的地位,也奠定了英特尔和AMD在X86芯片上的地位。不仅如此这也使得与IBM合作的英特尔在1985年逐渐确认自家核心业务为微处理器。这种战略转变让英特尔开始谋求独家供应,并与AMD生了嫌隙—1987年AMD被英特尔提前结束386(指Intel 80386系列芯片)技术授权。AMD措手不及,只能用法律武器来捍卫自己的合法利益,经过历时五年的诉讼,1992 年法院裁定AMD获胜,可获得赔偿并且获得386的任何知识产权(包括X86指令集)。尽管这场诉讼胜利了,但判决的执行又被英特尔拖延到两年以后的1995年。
一蹶不振,望尘莫及?
可能连IBM也想象不到,当初的一个商业行为,成就了现在的AMD。在这个阶段,AMD一直是以生存为目的,追随英特尔的脚步,也可以说是依附于英特尔,他没有对抗的资本。并且在维权的路上,自身的发展也相对受到了阻碍,AMD尽管在1991年成功仿制386并将之命名为AM386,随后又成功仿制了486,但由于产品技术和性能的代际落差,AMD错过PC发展的黄金期。与此相反的是,在此期间,英特尔推出了一系列产品其中包括AMD仿制的368,486,不仅如此在1993年推出奔腾处理器即586,这像一场大风暴,席卷了整个PC市场,1993年还发起英特尔 inside运动,强化品牌,可谓是叱咤一时,独占鳌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