百能云芯(元器件)首页 > 百能资讯 > 热点资讯 > 中芯国际扩产受阻,28纳米产能过剩导致危机意外暂解
“美国半年前就已企图将中国半导体制程技术锁在40/45纳米世代,所带来的冲击也陆续引爆,指标大厂中芯国际接下来倒退至40/45纳米世代已可预见。”
美国半年前就已企图将中国半导体制程技术锁在40/45纳米世代,所带来的冲击也陆续引爆,指标大厂中芯国际接下来倒退至40/45纳米世代已可预见。

同时,中芯客户与订单持续流失,国际大厂甚至是中国本土芯片厂皆转往台厂等投片;不过,由于中芯受创底定,扩产将受阻,也让先前市场所预期28纳米等成熟制程产能过剩危机解除。
美国压制钳制中国半导体发展,犹如温水煮青蛙,过去一年来显着渐热式的烹煮,不仅重创中国半导体自主化大计,美国自身也遭烫伤,包括应材(Applied Materials)、科林研发(Lam Research)、科磊(KLA)等本土大扫到台风尾。
接下来除了连荷兰、日本也一起拖下水,让中国也无法与独家供应EUV的荷兰ASML、日本东京威力科创(TEL)等进一步合作外,4月也将会发布新一波升级禁令。
值得注意的是,由于半导体供需市况于2022年第2季起急速反转,导致多家晶圆代工厂、记忆体厂也都大砍资本支出,如今美国钳制中国力道再加大,完全让近年大啖中国半导自主化、晶圆厂百花齐发大单的全球半导体设备厂,接下来运营变的乌云密布。
其中,科林研发1月就宣布裁员消息,而近日应材、科磊也频频传出恐将进行人力调整,以因应运营乱流。
半导体设备行业者指出,随着封锁力道再扩大,设备大厂首当其冲,接下来中小型相关设备或经销代理等供应链也都会遭到连累,如台半导体设备大厂京鼎,主要客户为应材,占营收比重超过8成,一旦应材受创扩大,京鼎业绩恐将同步下跌。
面对来自中芯等中企客户的订单与营收挹注将明显萎缩下,持续保有扩产计划的台积电、三星电子(Samsung Electronics)、英特尔(Intel)、联电、GlobalFoundries(GF)与世界先进等,成为国际设备大厂全力抢单标的。
尤其是台积电,几乎是全球供应链直接或间接主力客户,且由于三星、英特尔7纳米以内制程技术卡关,也让台积电在半导体产业链地位稳控话语权。
而值得注意的是,中芯2022年业绩写下新高,但好景不长,由其2022年毛利率表现逐季大减,预估2023年首季毛利率将跌至20%,较2021年同期40.7%腰斩显见,市况低迷、美国制裁、客户转单所带来的双重打击超乎预期。
台企IC设计业者就表示,目前已知几乎台厂或是国际大厂皆已大举转单回台或GlobalFoundries、三星电子(Samsung Electronics),中国本土芯片厂因下单中芯有补助,先前多少还维持一定规模在中芯下单,但未来若中芯制程退回至40/45纳米,28纳米以下产品也不得不转单,在世界先进、联电等其他代工厂开始合作。
台企IC设计从业者表示,据了解,2023年上半台积电、联电产能利用率都由满载降至75%上下,台积电8寸厂与12寸7/6纳米制程在首季更是暴跌,而世界先进、力积电跌势更是显著。不断流失订单与客户的中芯,近期传出上半年产能利用率恐只有5成,甚至部分制程跌至4成。
而扩产计划也未如中芯日前所说持续稳定进行,在美国钳制下,7/14纳米已无望,28纳米设备未来也将断供,12寸晶圆厂扩产将受阻,除部署多时的北京、深圳、上海厂区外,先前宣布砸下75亿美元的天津12寸新厂,月产能 10 万片,以 28 纳米至 0.18 微米制程生产的计划将全面修正。
此外,由于中芯近年大举扩产,且以28纳米为主,也让市场认为一旦数十万至百万片产能开出,将对联电、GF、台积电、三星等也投入28纳米扩产大计的对手群带来沉重压力,而今,中芯扩产卡脖,至少让全球28纳米等成熟制程产能过剩危机暂时解除。
*免责声明:文章来源于网络,如有争议,请联系客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