百能云芯(元器件)首页 > 百能资讯 > 热点资讯 > 权力重构:海力士、台积电的“牵手”,终结了谁的旧时代?
“谁能定义下一代HBM的设计和功能,谁就能掌握AI架构的顶层权力”
海力士宣布,从HBM4产品开始,将与台积电(TSMC)合作,使用台积电的先进逻辑工艺来制造HBM的基础裸片(Base Die)。
商业逻辑颠覆点一:存储厂商对“计算”的侵蚀
HBM由多层DRAM堆栈和最底层的基础裸片构成,后者负责连接GPU并控制所有数据流。
原本:基础裸片采用成熟的工艺制造,功能单一,由存储厂商自己生产。
现在:采用台积电的先进逻辑工艺,意味着可以在这个基底芯片上集成复杂、高性能的计算逻辑,例如:AI加速模块、数据预处理单元、高效电源管理逻辑等。
结论:存储厂商不再只是提供“数据仓库”,而是借力台积电的逻辑工艺,将HBM升级为一个具备部分计算能力的“协处理器”,直接介入了计算架构的设计,这就是近存计算(PNM)最务实、最高效的商业落地。
商业逻辑颠覆点二:共同打破封装和良率的瓶颈
HBM的性能极致依赖于先进封装(如台积电的CoWoS)。
海力士与台积电的深度合作,是为了优化其HBM与台积电封装技术的高度兼容性。这确保了海力士的定制化HBM方案能够被所有依赖台积电CoWoS服务的顶尖客户(例如NVIDIA、AMD)无缝采用,极大地提高了HBM的量产良率和市场渗透率。
定制化HBM和供应链融合的趋势,正在宣告两个旧时代的终结:
“通用存储”的终结:HBM不再是标准化的DRAM颗粒。它变成了系统级的、高附加值、高设计壁垒的定制产品。存储巨头的利润点,将从容量和价格战,转向技术服务和IP授权。
“计算核心万能论”的终结:曾经,只要把晶体管做得更小,算力就能提升。现在,数据搬运和集成效率才是最大瓶颈。未来AI芯片的成功,将取决于计算、存储、封装三方能否在设计初期就深度协同。
SK海力士与台积电的合作,是一次大胆的跨界融合。它不仅是技术上的迭代,更是对AI时代下芯片供应链权力地图的重新划分。
免责声明:文章来源于网络,如有争议,请联系客服。